定做咨询热线:400-616-3208
NEWS

新闻资讯

时尚职业装-职业装是怎么诞生的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3 13:02:31

时尚职业装-职业装是怎么诞生的

 

职业装简介

职业装历史

职业装的发展

 

职业装简介

 

以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而言,顾名思义是标明职业特征的服装。职业装的概念应该是既能标明职业特征同时又是用于专业工作时间内的服装。这样算来,范围很广,如外交会议、经贸谈判、办公室、科研室、学校、精密仪器车间等处的特定着装;又如饭店、旅店、商店、交通行业的特色着装;再如清洁工、挡车工、搬运工等重体力劳作时的着装,都包括在内。正因为职业装覆盖面很大,所以可以说具有职业装性质的服装绝不是新生事物,它很早就被用来标明职务和身分了。今日职业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主要是由于社会竞争态势更加紧迫并且严峻,而具有标识作用的职业装恰恰最能确立鲜明的形象,有助于行业或具体某公司在竞争中树立深入人心的个性形象。从这个角度说来,职业装也带有品牌意味。
  随着规范化和CI意识的加强,无论设计人员还是服饰理论界,甚至使用者,都看到了职业装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
  社会没有分工时,当然也就无所谓职业装。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带有标识性的服装,这就在实际上奠定了职业装的基本风格。古代帝王冕旒、九品顶戴,以至各级衙门里的衙役装,甚至于儒生的长衫、武将的铠甲、兵士的统一着装,都应属于职业装范畴之内。因此文士儒生被称作“青衿”,兵士被称为“甲士”,都与服装有关,可见服装早已成为某种职业人士的代表或标志。

 

职业装历史


  在中国汉代,就有以服饰来标明职业的明确记载,《后汉书·舆服志》中写道:“尚书帻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这已直接说明了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职业装不同于规制化了的礼服。它具有显示身分、地位、权力的作用,如经理和店员职业装款式、色彩有异,却不一定显示财富,因为它毕竟是工作时间穿用,所以更多地隐去了一个人的私有的部分。它因社会向高级阶段发展而产生,日久天长,约定俗成。通常来说,人对社会事物的认知是有一定惯性和定势的,一旦某一职业的人都以某种服饰形象出现,就容易被大家所认可。以致人们想到这一职业,便首先会在眼前出现这一职业着装形象。或是看到服饰形象就会马上联想起这一职业。这样“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社会体验为大多数人所经历过。如邮递员、医务人员被人们亲切地分别称为“绿衣使者”、“白衣天使”,这就说明了职业装在人们视觉印象中反复重叠而形成的文化元素。由此,很多职业的人认为不这样就不利于确立自己的社会角色,因而逐步丰富了职业装的文化形象。对于着装者来说,职业装选择过程中的客观成分绝对大于主观成分,尤其是没有着装决定权的普通工作人员。
  商品经济的发达使职业装迈上新台阶。中国宋代由于城镇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装突出显示出服饰社会化的必要性,因此得以逐渐趋于定型化。盂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写:“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这种社会对于职业装的无形制约,实际上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东京梦华录》中说到酒楼饭铺时,“更有街坊妇人,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为酒客换汤斟酒”。很显然,这时的所谓职业装主要是从行业的客观上考虑,还没有形成某一店家(如张家店、李家店)的特定着装形象,但它实实在在具备了职业装的基本特征,无疑已经显示社会符号的特性。随着明清商业资本的发达,商人的形象已逐渐定型化,如青布帽衬、黑布马褂、灰布长袍,见人垂手低头而立,不如此便被社会上认为“不规矩”。由于工业快速发展,现代都市兴起,世界规模的职业装正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几乎所有经营者都意识到,工作人员穿上统一制服,势必会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增强责任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风貌和文化形象,并间接反映出部门或行业的综合实力以及经营者的气魄。

 

职业装的发展


  经过二十年的职业装设计运用实践,证明了中国在职业装设计上做出了可喜的探索并取得成绩,但失败的例子也有,如粮店职工穿蓝西服、颜料店职工穿白大褂。有些食品店店服像女兵,既不卫生(因船形帽甩露头发太多),又过于严肃(颜色像军绿色,易使人联想到战争或案件,产生不轻松心理),而且工作不便(合体夹克当上肢大幅度活动后,紧束的下摆因卡在胯间而难以自然下落)。这种服装即使构思再新奇,也是不利于营造食品店购物环境的气氛的。另外,由于建筑环境已较多地模仿西方,全球服饰又均处于西化趋势,所以现在中国大饭店门口的男青年工作人员服装,基本上是西方饭店博衣(boy)的形象。特征确实明显了,有些与建筑风格大体和谐,可是与时代脱钩了。某些欧美大饭店依然采用博衣式形象,那实际上是继承了本国本民族的传统,以便在旅游业中保持魅力,而我们采用则有点东施效颦之嫌。再有一个紧迫的问题是,发扬民族传统如何避免食古不化,这是又一个颇费脑筋的问题。中国明代以后至近代,饭馆伙计多是头戴一把抓的小帽,身穿大襟袄、大裆裤,腰围一圈有褶短围裙,肩上搭一条白手巾。这种“店小二”形象已经深入民心,还被保留在中国传统戏剧之中。但是,这种形象除了在旅游业中有实际意义之外,显然已不适应现代的大多数饭店。还有旗袍,这是女服务人员职业装的最佳选择吗?不,旗袍只适于导引人员,而且80年代末以来,由于演艺圈和服务业的大量穿用,已导致旗袍这一可作为国服的服装地位跌落到历史最低点。职业装要使工作人员和来访方、消费方人士区别开来,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既不要有意抬高职业装穿着者的身分,也不要贬低了工作人员的人格。某些近似“玩偶童服”式、“城堡士兵”式等安徒生笔下的锡兵样职业装,穿在酒店男青年身上,已经将着装者处于一个绝对区别于顾客和管理层的地位上。尽管着装者中有人认为这有辱人格,有人不以为然,可实际上还是造成了该着装者远离现实群体的一种心理上的压抑。我国的职业装设计制作显然任重道远。但无论怎样,中国的职业装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大规模兴起的。